
沙河源头湿地

雁鸣湖保护区
吉林省地貌和气候复杂多样,孕育了丰富而又独特的生态系统、物种和遗传多样性,吉林省拥有森林、草原、河流、湖泊、沼泽、农田等陆地生态系统,拥有4000余种野生植物、4900余种野生动物,是我国北方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。从区域分布看,由东向西自然形成东部森林植被区、中部松辽平原农耕区和西部草原湿地区。东部长白山区森林生态系统完整,降水充沛,生物种类十分丰富,是吉林省乃至东北亚生态环境重要屏障。中部松辽平原地势平坦、土质肥沃,素有“黄金玉米带”和“黑土地之乡”的美誉。西部草原是科尔沁草原的延伸,其间泡沼密布,湿地面积较大,是生态系统从中湿润森林草原向半干旱草原过度的地带,是畜牧业生产的主产区。
省生态环境厅始终坚持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,深入推进生态强省建设,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,积极有效应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挑战、全面提升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,确保重要生态系统、生物物种和生物遗传资源得到全面保护。
加强顶层设计,夯实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
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,省生态环境厅先后印发实施《吉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》《吉林省松花江、辽河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》《吉林省自然生态保护“十四五”规划》,系统化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。拟制《吉林省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》,从完善政策法规、优化空间格局、构建监测体系、提升管理水平、创新利用机制等方面推进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。
加强监督管理,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
持续开展“绿盾”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、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、省级生态环境交叉执法等工作,加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督察检查力度,加快推进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的整改、遏制新的问题发生,强化重点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。坚持以生态示范创建带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,推动东西部地区所有县(区)启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,全面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。
加强宣传引导,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
为引导公众广泛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,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各地区结合当地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。组织完成《生物多样性公约》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线上展吉林馆布展工作,全方位展现我省在生物多样性保护、可持续发展目标实践等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成果。利用微信、抖音等新媒体播放《虎啸鹤鸣 生态吉林》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宣传片,发布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“天空地”智能化与信息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三维立体巡护监测体系等3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,宣传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。组织推荐第三届中国生态文明奖、“2020-2021绿色中国年度人物”候选集体和个人,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典型实际宣传。通过举办“生物多样性知多少”线上有奖知识问答活动、布设宣传展板、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,普及生物多样性相关知识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,营造人人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。